中國五大流派盆景藝術欣賞
中國盆景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優(yōu)秀的傳統(tǒng)。盆景是栽培技術和造型藝術的有機結合,融自然美和藝術美為一體,人們譽之為無聲的詩、立體的畫,活的藝術、有生命的雕塑品。中國盆景藝術,隨著我國文明歷史的長期發(fā)展形成了她獨特的風格。我國幅員遼闊,由于地域環(huán)境和自然條件的差異,盆景流派較多,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來,傳統(tǒng)流派有了進一步的發(fā)展,并不斷出現(xiàn)新的流派,形成百花競艷的大好局面。就傳統(tǒng)的五大流派而言又分為南、北兩大派,南派以廣州為代表的嶺南派,北派包括長江流域的川派、揚派、蘇派、海派(后三派過去統(tǒng)稱江南派)等。
嶺南派盆景
以“花城”廣州為中心的廣東盆景,因地處五嶺之南面稱為嶺南派。嶺南派盆景形成過程中,受嶺南畫派的影響,旁及王山谷、王時敏的樹法及宋元花鳥畫的技法,創(chuàng)造了以“截干蓄枝”為主的獨特的折枝法構圖,形成“挺茂自然,飄逸豪放”特色。創(chuàng)作題材,或師法自然,或取于畫本,分別創(chuàng)作了秀茂雄奇大樹型、扶疏挺拔高聳型、野趣橫生天然型和矮干密葉疊翠型等具有明顯地方特色的樹木盆景;又利用華南地區(qū)所產的天然觀賞石材,依據(jù)“咫尺千里”、“小中見大”的畫理,創(chuàng)作出再現(xiàn)嶺南自然風貌為特色的山水盆景。嶺南派盆景多用石灣陶盆和陶瓷配件,并講究景盆與幾架配置,題名托意,體現(xiàn)了“一樹二石三幾架”的一樹效果,成為我國盆景藝術流派中的后起之秀和重要組成部分,在海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。
川派盆景
川派盆景有著極強烈的地域特色和造型特點。其樹木盆景,以展示虬曲多姿、蒼古雄奇特色,同時體現(xiàn)懸根露爪、狀若大樹的精神內涵,講求造型和制作上的節(jié)奏和韻律感,以棕絲蟠扎為主,剪扎結合,其山水盆景以展示巴蜀山水的雄峻、高險,以“起、承、轉、合、落、結、走”的造型組合為基本法則,在氣勢上構成了高、懸、陡、深的大山大水景觀。川派樹樁盆景一般選用金彈子、六月雪、羅漢松、銀杏、紫薇、貼梗海棠、梅花、火棘、茶花、杜鵑等;山水盆景以砂片石、鐘乳石、云母石、砂積石、龜紋石,以及新開發(fā)的品種為制作石材。
蘇派盆景
有2500年建城歷史的蘇州,氣候濕潤,雨量充沛,適宜于植物的繁殖與生長,為樹樁盆景的發(fā)展提供了極其有利的地域環(huán)境和自然條件。蘇派盆景以樹木盆景為主,古雅質樸,老而彌健,氣韻生動,情景相融,耐人尋味?!√K派盆景造型特點:注重自然,型隨樁變,成型求速。擺脫了過去成型期長、手續(xù)繁瑣、呆板的傳統(tǒng)造型的束縛。蘇派盆景,同時講究景(樁、石)、盆和幾架的多樣化與統(tǒng)一性,特別在廳堂陳列布置,景、盆、架要與廳堂結構協(xié)調,顯示“景”、“境”相稱而得體。
揚派盆景
以揚州為中心的揚派盆景,包括嘉州、泰州、興化、高郵、南通、如皋、鹽城等地,由于地處江蘇北部,故又統(tǒng)稱蘇北派。揚派的山石盆景以平遠式為主,蘊涵著“潮平兩岸闊,風正一帆懸”的江南情致。揚派樹樁盆景的常用樹種有:松、柏、榆、黃楊及五針松、羅漢松、六月雪、銀杏、碧桃、石榴、梅、山茶等。山水盆景除用本地出產的斧劈石外,還使用外省的砂積石、蘆管石等。
海派盆景
海派盆景是以上海命名的一個中國盆景藝術流派,它的分布范圍主要是在上海及其周圍各縣市。 海派盆景的造型形式比較自然,不受任何程式限制,因此其造型形式多種多樣。主要有直于式、斜干式、曲千式、臨水式、懸崖式、枯干式、連根式、附石式,還有多于式、雙干式、合栽式、叢林式,觀花與觀果盆景。海派盆景所用樹木有140余種之多,如松類有黑松、馬尾松、錦松、五針松等;柏類有檜柏、真柏等;闊葉樹有榔榆、雀梅、金雀松、三角楓、樾(木迷)木、六月雪、胡頹子、枸杞、黃楊、黽甲冬青等。用盆以宜興紫砂盆為主,花果類盆景也有用釉陶盆,盆的形式也多種多樣,多用淺盆,以取得更好的畫面效果。